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茶匙黃

春初,我剛好有機會到山上走走……
其實是一天到晚在山上,但是不見得有時間能慢慢走走看看。
就不經意的望到草地上開著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
































當下…根據花的形態就自己已然模糊的記憶就把它歸在菫菜那類的,
回到家用力一查~~~嗯!還好沒全部還給老師,
果然是菫菜科的茶匙黃(Viola diffusa)!!
淡紫色有點像展翅蝴蝶的小花、毛絨絨像個湯匙般的葉子…
其實在野外看到還是很討喜的呢!!
當然…野外還有另一種相似的心葉茶匙黃(Viola tenuis)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小
就我這笨拙的雙眼來看,就是心葉茶匙黃的葉子真的在基部會凹,變成比較像心形,
茶匙黃的花呢,在側瓣(四片花瓣的下方那對)有髯毛(有密毛就是了)……
在初春時的草地、坡面上會見到淡紫到紫色花小花隨著風搖曳的身影,
留心一下,很可能就是這類菫菜們的花哦!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細裂蹄蓋蕨

好唄…又空晃一陣子沒好好寫網誌了,
一是因為有點小忙,二是拍不到覺得可以用來寫的照片。
但覺得放著久了不寫,最後一定就完全忘記網誌的存在了,
所以今天這篇有點濫竽充數……

之前一家三口跑去森林遊樂區玩,順便沿途拍些照片,
突然之間就看到這傢伙--細裂蹄蓋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

細裂蹄蓋蕨葉片,葉片通常有厚實感

































當下…太座大人就問道:這是啥?
真是問得好啊!!一時之間…我還真的回答不出來,因為腦袋裡壓根沒想到這名字,
當時要半跪姿在土坡上,外加要提防我家小毛頭冷不防的衝過來搶我的相機說要拍照,
那有時間好好想它是誰呢…以上純屬馬後砲XDD

回來請教"高人"後,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啊……
都到了中海拔,腦袋居然沒把蹄蓋蕨放進口袋名單中,這果然是學藝不精…我檢討。

孢子囊群圓形,葉背光滑不具毛或鱗片--鱗毛蕨多半有毛或鱗片






















葉柄的基部是有鱗片的…
真的冷靜想想,雖然孢子囊群是圓形;但是羽片的邊緣沒有芒刺、葉背也沒有鱗片或毛,
大致上就能把這傢伙拉到蹄蓋蕨科這方向想了。

不過…蹄蓋蕨這類的一向是讓我頭大的東西,畢竟很多種類都是分佈於中海拔,
這些中高海拔的蕨類我好像認識不深啊!!
看來以後有機會多跑中部山區時就多留意多拍回來認識一下好了。


話說…鱗毛蕨不也是多半中高海拔分佈嗎?XDDDD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異葉鱗始蕨

好了…這應該是鱗始蕨連發的最後一篇了。
因為我不知道把錢氏鱗始蕨的照片丟哪了,其他的還沒有拍到。
今天要介紹的,是異葉鱗始蕨(Lindsaea heterophylla)。
其實異葉鱗始蕨跟前面所介紹的兩種鱗始蕨其實有很大的相關性:
海島鱗始蕨箭葉鱗始蕨,可以說是沒有它們就沒有異葉鱗始蕨。
因為……異葉鱗始蕨是這兩種鱗始蕨的天然雜交種。
先來看一下到底長什麼樣子唄……
異葉鱗始蕨葉片形態
 異葉鱗始蕨的葉片是一回,羽片是漸縮沒有頂羽片的。
但是哦…到了比較接近葉柄處的那幾對羽片其實會再一回裂,
這張照片沒有拍到這特徵,而且除了近葉柄的羽片有裂外,其他的羽片都是全緣的。
感覺…跟圖鑑所述怪怪的,是吧?!
沒有關係…他還有另一個怪怪的特徵-----孢膜在羽片上並不連續。
同一羽片的孢膜有些不連續處















這不是我摳掉的哦!!!是本來就是如此的。

異葉鱗始蕨,在前面就有提到了,是一個天然雜交種。
他是在自然環境下,一個地方同時生長著海島跟箭葉鱗始蕨才有可能出現的種類。
是說"有可能",不是一定哦…所以數量上應該也是不多。
箭葉已經不算常見到了,更要有海島同時生長的地方才有可能發生。
所以可想而知…他並不容易看到。
而且形態會因為親本(海島跟箭葉)的遺傳性質比例不同而變化,
這有時候也是很頭大的地方。

其實,蕨類植物中其實存在著不少天然雜交種,
但因為親本的棲地就不多;或是跟親本的形態太接近,
有時候並不容易發現。
如果有幸在野外看到他們,請愛惜他們及他們生長的環境一些吧!
因為這些雜交種並沒有繁殖能力,
全是依賴著生養著他們親本的那塊小小的環境才得以生存的。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箭葉鱗始蕨

之前因為離開文明世界一陣子(不是到山上去哦~),所以有近半個月的時間沒繼續寫網誌。
不是因為沒東西能寫了,台灣的植物…真的種類繁多而且多樣性很高的,
要一個一個介紹,還真的能花上不少時光,
但還要能拍到照片才比較容易讓人記得並了解它的樣子及生長環境。
幸好………我還有些存貨,暫時不用翻山越嶺的找植物。

好了…回到正題囉,這次要介紹的跟上一篇是親戚朋友。
箭葉鱗始蕨(Lindsaea ensifolia)
箭葉鱗始蕨的個頭就這麼點大
單片葉子的形態

他還真的是個不大起眼的傢伙,尤其是跟其他蕨類混雜在一起的時候。
我拍這些照片時,在那裡來回走了好幾次,才好不容易在經過不少次的地方看到他。
也是因為如此,加上數量似乎不多(?),要看到他也不算容易。
箭葉鱗始蕨,一片葉就這三片羽片了,最多最多…就是一回羽狀複葉,但羽片就2~3對。
上述的,是一個辨別用的特徵;另一個就如同下圖:
孢膜或孢子沿著羽片邊緣連續生長
孢膜(或孢子)是沿著羽片邊緣連續生長不間斷的,而且孢膜向外開(鱗始蕨都這樣)。
這兩個特徵,應足以跟他類似的鱗始蕨做區別了,
其實之前所介紹的圓葉、海島鱗始蕨,其實並不會跟他搞混,
那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為了以後要介紹的另一種鱗始蕨先預備一下的,
因為有箭葉鱗始蕨在的地方,可能就會有它。
這就請看下一篇的介紹囉(一定要拖戲一下的)。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圓葉鱗始蕨

最近去了一個奇妙的地方,做了一些有趣的事,
複習了一些許久沒看的植物,也到看了一些新的植物。
無論有看過沒看過…現在總是先拍了再說。
以免要用時找不到……

圓葉鱗始蕨全株照
這次要介紹的…又是蕨類啦!!
圓葉鱗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
這傢伙跟之前所介紹的海島鱗始蕨有點相似,畢竟是同一家(鱗始蕨科)的嘛!
那……跟海島鱗始蕨差異之處究竟在哪呢?
首先…圓葉鱗始蕨的葉片多是一回複葉,葉子多半就是這麼個長長的形狀,
海島鱗始蕨呢,是一回到二回的複葉。
這麼說其實還是很難以去區別,所以接下來另一個特徵就會好分別一些:
葉片偏線形,羽片呈圓扇狀





















圓葉鱗始蕨的羽片呈圓扇形(上圖);海島鱗始蕨是略為長方形或由數個倒三角形組成。
這個特徵應該夠清楚囉………當然還有一個可以看的,
就是圓葉鱗始蕨的孢膜在羽片上是幾乎一直連接的;
海島鱗始蕨通常因為羽片有裂的關係而會分為數段。
孢膜外開,幾乎完全連接的繞著羽片外緣

































這樣…應該在野外也比較能夠把這兩者區別開來了。
下次,再來介紹一些同屬鱗始蕨的物種吧!

不過…也要剛好有看到有拍到。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伏石蕨

蕨類呢,雖然比起種子植物來說種類少很多,但也是大大小小形態各異。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葉子很小的蕨類---伏石蕨(Lemmaphullum microphullum)。
伏石蕨--營養葉及孢子葉























伏石蕨是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的蕨類,這科的蕨類很多都是如同伏石蕨一般,
附著於石壁、樹幹上生長的,利用它的根莖把石壁或樹幹給爬滿。
然後……仔細看一下上面的照片,
孢子囊排成兩列

會發現伏石蕨的葉子有的圓、有的長。
把較細長的葉子翻過來看一下,
你就會發現,細長的葉子長有兩排孢子;
而圓形的葉子沒有,伏石蕨的葉子會分成營養葉及孢子葉,而形態上會略有不同。
黑褐色的斑點,其實是保護孢子的鱗片
在孢子尚未成熟前,孢子囊的上面會有鱗片(scale)來保護孢子,
已近成熟的孢子,鱗片逐漸掉落。
一旦孢子成熟,鱗片也會被推擠開或掉落。
而蕨類保護孢子的組織形態非常多樣,也是能夠用來辨識的一個特徵。
如果有興趣的話,以後到野外散步時,
遇見蕨類也能多看一兩眼孢子的生長方式跟它的保護構造,
說不定…你也能看見一些有趣而美麗的景物。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高山上的美麗小石松---玉柏

蕨類…一向是讓人頭大的一群,以前在學著辨識的時候,
總會開玩笑的說:"蕨類、蕨類…覺得好累"
相似種類的蕨類,要分辨的特徵有時候總是很細微。
這次要介紹的蕨類---玉柏(Lycopodium juniperoideum),
就是一個要細看一下的蕨類。


































玉柏,他是石松科(Lycopodiaceae)的一個種類,
石松基本上能分成附生(附著在其他植物上,不是寄生喔)跟地生(生長在土、石),
玉柏,跟其相似的一兩種,都是分佈於高山箭竹坡及碎石坡的種類。
這樣說…似乎不足以讓人辨識差別,那我就稍稍不負責任的來說一下:
1.玉柏的主莖通常直立不匍匐,就這樣一叢一叢的直立於箭竹或石坡。
2.小葉…那是啥?請看下圖藍色箭頭…那就是小葉,它會略彎然後平貼於莖上而不外展。
3.孢子囊穗…客倌一樣參考下圖的紅色箭頭,那黃綠色的棍棒狀物就是啦!孢子囊穗跟小葉     是"無縫接軌"的,並沒有看到小葉跟孢子囊穗之間有不怎麼長葉又有點細長的柄出現。
對焦跑哪去了呢?這不是重點…

































以上三點,應該稍稍能把玉柏從其他幾種分佈於同海拔的地生石松中分辨出來吧?!

還是會覺得"霧煞煞"?!那也可以純欣賞就好…這樣比較輕鬆。
以上不負責任講座完畢。